老骗术披新外衣横行17省78万人上当吸金47亿
老骗术披新外衣"横行"17省 7.8万人上当 吸金4.7亿
近期南山检察院办理了一宗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案件,至案发时,涉案公司共发展全国17个省89个市的会员7.8万余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高达4.7亿余元,会员未提现现金积分仍有5.5亿余元,而被冻结的各账户资金总额仅有140万余元。
深圳商报记者 包力
近期南山检察院办理了一宗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案件,至案发时,涉案公司共发展全国17个省89个市的会员7.8万余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高达4.7亿余元,会员未提现现金积分仍有5.5亿余元,而被冻结的各账户资金总额仅有140万余元。
深圳南山,一个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林立的区域,腾讯、中兴等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所以关于互联网相关刑事案件的办理,南山检察院也列省内各基层检察院前茅。南山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目前非法集资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的网络化趋势明显,该院近期办理的10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就有2宗利用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的案件。检察官告诉记者,其实不法分子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模式,把古老的庞氏骗局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受骗上当。
究竟互联网与非法集资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本报记者为你揭开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的神秘面纱。
炮制骗局
1 曾擅自发行股票被判刑
和之前本报报道的“网赢天下跑路案”一样,这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几名被告人的学历也出奇的低。8名被告人中,大部分是初中文化,其中有一人甚至是小学文化,不过也有一名1956年出生的被告人是硕士研究生文化。而涉案公司在这次犯罪前更是已有前科,后来换了个名字继续实施违法活动。
据检方指控,犯罪嫌疑人于某山(另案处理)于2001年8月依法注册成立一家广告公司,于2010年变更为深圳市宝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矿公司)。宝矿公司于2009年5月开始设置网络广告业务发展会员,采取点广告返利的方式进行违法经营,后继续以实施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宝矿公司向其会员发行中国宝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纽约泛欧交易所(巴黎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期权和股票,中国宝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和于某山因犯擅自发行股票罪,于2012年10月25日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分别判处罚金人民币55万元(币种下同)和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延伸阅读